今日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我写不好作文是因为作》,广受人民群众好评。拜其盛名,点进去看了一遍,不禁愕然。说实话,这文章读起来,有一种听相声的感觉:每读一句,我脑子里都有一个捧哏的在边上吐槽,然后就是观众“吁——”的起哄声。这种感觉大概只有在听新闻联播的时候才会有。所以究竟写成什么样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且听某人一一道来。
首先作者表示高考作文过于死板,并写道:
“中考高考的作文一点都不难写,比如议论文,老师就经常会教可以套用的格式,开头说段漂亮话,最好用排比句,中间举三个例子,引用些名人名言,结尾再呼应个开头,就完事了。”
作者这一段话挺经典的,本身就可以作为模版各种套用,比如:
“电脑程序一点都不难写,比如C++,老师就经常会教可以套用的coding sytle,开头include几个库,最好多写几个class,中间用三个stl标准库函数,引用些经典算法,结尾再return 0,就完事了。”
再比如:
“北京菜一点都不难做,比如炸酱面,老师傅就经常会配好可以用的作料,开头先把面准备好,最好是手擀面,中间用三个茄子切成丁儿,加点儿五花肉,结尾再叫一下花生油,就完事了。”
再比如:
“女朋友其实一点都不难找,比如大学时候,学长就经常会教可以套用的把妹流程,开头搭个讪,最好以借书、讲题、帮写作业、修电脑为借口,中间约三次会,约会时说点儿心灵鸡汤,结尾再表个白,就完事了。”
看到这儿大家就明白逻辑上的问题了。什么事都可以有个大概的模版,无论是写文章、编程序、做炸酱面、交女朋友。可这些模版都是给新手用的。等你弄熟练了,虽然可能还是这套,但却可以摆脱模版的束缚了。同样是一碗炸酱面,我做也是这个步骤,名厨也是这个步骤,但作料、茄丁儿、肉沫儿、菜码儿,什么时候该加什么料,什么材料该用什么火,那讲究起来可是天壤之别。所以说看一篇文章,结构可以忽略,重要的是内容和细节。
其次是这个:
“我无法断言作文究竟能不能考验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但我确实很羡慕能写出满分作文的人,就像羡慕那些在火车上站着都能睡着并且还能睡得很优雅的人,无论他们的睡眠质量好不好,但在这恶劣的客观环境下,终归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但我担心的是,当列车到达终点后,这群曾经睡得不错的人统统失眠了,甚至彻底失去了困意。”
念起来挺有道理的,可是仔细想想就知道不对了。
写作文不是睡觉啊!
白天睡多了,晚上自然睡不着。但小时候作文写得好,长大了就写不出来了?我高中时候认识不少作文写得好的,现在谷歌的谷歌,MIT的MIT,他们失眠不失眠我不知道,但写的东西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彩。
北宋时候,有人见到当时的资深高考判卷人欧阳修,于是就跟他请教怎么写作文。欧阳修一摆手,大白胡子飘扬起来:“嗨,也没别的啥法子。多读多写,自然就成了。”(“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须知作文这东西是循序渐进的。小时候写不好作文,那是因为没经验。长大了读书多了也可以写好。要是小时候作文写得好,长大了保持当年读书写作的习惯,自然也写的会更好。“文思”这东西是取之不尽的,从来就没有文思竭尽这么一说。
所以睡觉的比喻我不敢苟同。作文倒像做爱,越做越爱做。
“事实上班上那些曾经作文经常拿高分的人,现在基本上不写东西了,而认识的一些作家朋友,无一例外是写不好作文的。”
这句话语句不通顺,标点也用错了。我们暂且忽略。
古代的曹丕曹植、苏辙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近代的严复、鲁迅、林语堂、王国维、辜鸿铭、钱钟书、张爱玲,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以后,写作文都很棒。敢问作者认识的那些“无一例外是写不好作文”的作家朋友,可不可以和这些人拼个高下?
不过得承认,这段里有一句话挺对:“能写出满分作文的人……在这恶劣的客观环境下,终归是一群了不起的人。”
写东西本身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诗歌要合辙押韵,有起承转合;散文要言之有物,形散神不散;就算是看似毫无规矩的现代诗歌,也有着一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的规范,不能太过随意松散。经过高考作文历练的孩子,以后再写东西,就像短跑运动员卸了沙袋一样轻松。所以这一点作者说的对,在高考规范下还能写出来绝妙好文的人,绝对是一群了不起的人。
我记着2001年的时候江苏高考,让考生以“诚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诚信”本身是个俗题,都出了几百年了。但有一位考生却另辟蹊径,用古代白话文写了一篇作文,题为《赤兔之死》。大概内容是:关羽败走麦城后,赤兔马绝食。马医伯喜问赤兔,为什么董卓吕布死的时候你不绝食,关羽死了你就受不了?赤兔说了很长一番话,大意是它轻吕布董卓之反覆,重关羽之诚信忠心。最后赤兔马悲嘶而亡。
当时这篇作文刚刚出来的时候我才上小学,那个时候极其仰慕这篇文章的风格和主题,于是就把这篇高考作文给背了下来,时时朗诵。现在我还隐约记得里面赤兔马的说的话:“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既朗朗上口,又入木三分。这两句话也曾一度作为我的座右铭,日日诵之自省。
这篇《赤兔之死》的作者就是网名“谈笑间”的北京青年报记者——蒋昕捷。他后来的关于地沟油的报道在2010年轰动了全国新闻界,直接导致了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局发布相关政策,集中整治了地沟油现象。这种“文以济世”的行为,我到现在还很钦佩。 “那些曾经作文经常拿高分的人”,现在真的“基本上不写东西了”吗?
“我发现没有一个省的题目是我能够顺利写出来的,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觉得这是很丢人的一件事情。”
作为一个计算机系学生,我倒是发现大多数题目其实都挺好写的。不仅如此,我自己还做了个实验,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试写了一篇北京高考作文《北京的老规矩》。我“举了三个例子”,“结尾呼应了开头”,但我没有“开头说段漂亮话”,也没用“排比句”,更没有“引用些名人名言”。(这不是正说明了模版本身没错,错就错在很多人用模版把自己给套住了吗?)自己懒得去思考懒得去写,可千万别赖出题人。
作者在日志里吐槽了几个省的高考作文题,以此证明高考作文题“让人感到绝望”,很“二”,有“那么多限制”,“让人很无力”。那我们来看看,各省高考作文题到底可以怎么写,到底有没有那么多限制。
【天津卷】让人博古通今的智慧芯片
角度其实很多,比如你可以问一问自己,如果有了这种芯片还需不需要读书学习呢?进而思考:读书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获取知识呢?还是让人“诚意正心”(《礼记·大学》)呢?还是让人形成“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呢?
另外智慧芯片,涉及了当下很有争议的工程伦理学问题:人体植入芯片是否违背了自然规律?大量应用人工智能究竟会给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是不是就该因此限制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要有什么样的立法措施?
如果让我写,我可能会谈到我正在做的、有关机器学习的科研项目。我会介绍现在我们的科研成果和“智慧芯片”这种智能差距有多大,我们用的是什么原理,还有,以现在的技术,把机器学习大规模投入市场有没有可行性,等等等等。
这个题目好在它鼓励考生不断提出问题,并且锻炼了一个国人目前很需要的基本素质:想象力。爱因斯坦在《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一文中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一段话即可以作为“名人名言”引到作文里面,又可以拿来赞一下天津卷的这个命题!
你要是非说,“题目就是让我感叹科技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因为党的领导所以要坚决拥护”之类的,那不是出题人的问题,是你想的太局限了。
【安徽卷】演员可以修改剧本吗?
这东西就算不发散,值得探讨的也够多了。本人中学时候曾经有很短的话剧导演经历。首先,站在一名导演的角度,演员改剧本的行为是否应该鼓励?导演应该多大程度上尊重原著?(想想新版和旧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新版和旧版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或者,站在一名演员的角度,演员的基本素质到底应该是“继承”还是“创新”?一个好的演员需不需要对自己的台词负责?(想想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或者站在编剧的角度,要怎样宽容导演和演员对自己作品的改动?什么地方应该坚持?什么地方应该妥协?(J·K·罗琳曾经对“哈利·波特” 系列电影的选角有所干涉。)
好,我们再发散一下:翻译家在翻译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吗?测试工程师在测试时,可以修改代码吗?产品经理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修改客户需求吗?教师在授课时,非要完全按照课本的思想教课吗?如何平衡“继承”和“创新”,平衡的时候应该本着什么样的原则?这些都很值得讨论。
你要是非说“这他妈都是扯淡还不是导演和制片人说了算”之类的,那不是出题人的问题,是你想的太简单了。
【上海卷】穿越沙漠的自由
上海卷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这题对学习不太好的孩子不公平。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该是各个知识层次的人都可以写。不过也没必要非提磨镜片的斯宾诺莎、老宅男康德、处女座黑格尔、一半是天才一半是疯子的尼采、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这些外号出自笔名“哲学家不解释”作的哲学家小传集《哲学十二钗》)。实在想不出来就写“高考作文”这个“戴着镣铐的舞蹈”,或者数学最后一题:“用什么解法是你的自由,但必须要把它解出来就是不自由”。
有能力的孩子可以讨论一些社会层面、政治层面、法律层面的东西:英国的立宪君主算不算君主?非洲的民族独立是不是真的独立?美国的选举民主是不是民主?中国言论自由是不是自由?
你要是非说“我要是真去写民主自由考官一定会给我零分然后跨省秘密逮捕我最后在监狱躲猫猫然后牺牲”,那不能说是出题人的问题,是因为你非要有杞人忧天式的畏惧。
其他省市的题也可以用上文这种方法去分析:看完题目后,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整理整理证据(在议论文里叫做“论据”),大概推敲推敲出题人到底想引起你的那些思考。这么做,没什么作文题写不出来。不过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判卷老师给不给分又是另一回事。本文只讨论高考作文题出的好不好,判卷是不是公平认真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我高中时候说过一句特别损的话:“高考作文都搞不定,还好意思说自己能治国平天下?”我承认这话特别欠抽,而且没有道理。这世上真有很多一屋不扫,但轻轻松松扫天下的。另外有些人(比如说我),确实在语言上学的比较慢(嗯直到现在Java还是半生不熟呢)。但以作文不及格为骄傲,那可就是自欺欺人了。
语文很重要。
一个人语言的广度,直接影响了人生的广度。一个张嘴“你丫傻逼”,闭嘴“被爆出翔”的人,是很难被上流社会接受的。读过尼采和恩格斯的人,会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看人生,并且做出常人暂时无法理解(但他们后来会羡慕万分)的人生选择。
行文如做人。
如果一个人写的文章晦涩难懂,那他的代码可能也会乱七八糟没人能用;如果一个人标点乱用错字连篇,他画出的图纸可能也会不合规范,甚至造成工程事故;如果一个人文章常常愤世嫉俗,那这个人可能会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挑战上级,威胁整个项目;如果一个人文章夸夸其谈但言而无据,那他以后写科研论文可能就很难得到同行的肯定并被人引用。几百年来古人以科举作文考察能力,虽然失之偏颇,但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
我这篇文章写的很激烈,可能还有点儿伤人,这倒不是因为跟那篇日志的作者有多大仇(如果您觉得这篇驳论太伤人,我诚意致歉)。我担心的是语文这个值得尊敬的学科,最后落到被人鄙视和调侃。每当我看到有人说“语文没用”、“教语文的思维都不正常”的时候,当我看到网上盛传的零分作文却比高分作文多的时候,看到新浪网本着娱乐精神让网民给高考作文题“扔鸡蛋”的时候,我脑海里是我高中语文老师徐稚那长长的作文评语和疲倦的眼睛,还有她对我说过的那句“生活即语文”。
是的,生活即语文。去热爱它,还是去鄙视它,这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屈 直 感于2014年网络对高考作文的谩骂 作于美国密西根州安娜堡集博庭 2014年6月9日
后记:
文章发了一天,回来以后认真阅读了每一条评论。有不少指责我觉得很有道理,特发此后记,以感谢和回应对本文的指正和指责。以下是相关评论的列举,按评论时间顺序:
【专业问题】 胡啸BHSFer: 你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不是一般的计算机系学生~ 胡啸BHSFer: 回复屈直:然后默秒很多中文系… 作者回应: 胡啸兄抬举了。以我课业成绩之低,越来越不敢说自己是学计算机的了。我一直很仰慕北大中文系,无奈数学不好,实在考不上。而且我当年是被咱们很多文科班的学生鄙视的,所以到现在也不敢进人文大门一步(当年就不敢进你们班),更别提“默秒”了。
【文以误国】 马凌: 瞧这个蛋扯得,800字,如果PO主真按照本文的意思去写,我大概能够给个满分一半分数。再给高了,我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了。举个例子,君主立宪?非洲独立?言论自由?你还真当你800字能扯清楚?放空炮误国的也就是这帮家伙了。 马凌: 其实我担心语文教学的核心也就在这里。如此空泛的教学和考核,只怕是选拔了一批毫无建树却只会泛谈的空想主义者。而可怕的是,这些空想主义者居然还自以为自己做得都挺对~~如此教学,还不如死记硬背考古文来的靠谱。 马凌: 回复阮焘: 嗯,猜的出来。如此轻浮的楼主作文好是很正常的。 作者回应: 我高中时大家引用这样一句话:“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着天空中的星星。”(奥斯卡·王尔德《Lord Darlington》)说它是空想也罢,说它是展望也罢,每个时代都应该有秉持理想主义的人。自由民主800字肯定写不清楚,但举几个例子写出自己的观点应该也算是绰绰有余。 马凌学长也是高考制度选拔出来的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吧,您的担心的语文教学核心价值也是我的担心。您指出我轻浮,这点我很认同。老毛病了,谢谢指正,我慢慢改。 另外您对我的人身攻击我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拿出来一张三国杀里的张角,大喊:“杀我我有闪!”
【评分标准】 何笑阳: 评分标准这件事情被彻底忽略了,可这恰恰是作文最重要的 作者回应: 何先生说的对。这是我文章里的一个大疏漏。 我毕竟不是语文教学体制中人,不敢对语文教学体制有所反对或拥护。我对判卷一无所知,本文讨论的也只局限于作文的题目,而不是作文的审阅。很多时候出题人出的很好,但判卷人判的却局限。这也不是不可能。
【如何写C++】 古明地恋: 开头不是include么= = 作者回应: 说得对。我已经把原文的main函数改成include了。
【辩论赛陋习】 张容千: 骂得甚是精彩,但还是不甚客观,即使众人称赞,也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又“辩论赛”了 作者回应: 学长说的对。两年前跟学长学辩论的时候,不听前辈的话,养成的一个不良习惯。写文章不是打辩论,不是谁说的带劲算谁赢。
【断章取义】 戴巍StillBlue: 说得其实不是一个东西。把一些话从原文里抽出来就断章取义了。至少我看原文跟楼主理解的意思不一样。这个问题也没啥好争的。高考作文字写得好还是蛮重要的,阅卷时间很短,主要看个结构。 作者表示,说的特别对,只有默默点头。
【调侃语文,也是对语文的一种重视】 左震宇: 楼主的担心可以理解,不过楼主或许误解原po了。原po根本上想指出,以高考的评判方式,好的文章不一定能够得到与其质量相符的奖赏。重点不在高考的作文题可笑,而在于学生无法天马行空地用这些好题目写好文章,却要跟着死板的、在生活中缺乏实用性的、写出来读者体验更差的套路来。原文与po主你一样是热爱语文、重视作文的,所以他认为以死板的套路写出的好的高考作文极其珍贵。但原po的重点是指出了使用死板评分方式带来的更大危害:多少人本可按着自己舒服的方式(科普、信息、幽默、偏逻辑而少例证等)写出更好的东西或更热爱写作,但无法在成长期获得足够的认可和锻炼机会。作者调侃语文,正是为了让人们重视语文教育的问题。 作者表示,说的特别对,只有默默点头。
【回首向来萧瑟处】 温桂: 其实,我觉得吧……拿现在的角度去审视那时候的作文题是有点不妥当的:高考过后的几年,因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去阅读文字资料、影音资料,其他人生的经历也会越来越丰富,估计已经翻倍不止,对各种事件的观点,包括多高考作文本身的看法都有了不少的改变。不过,用写文章来判别语文能力的话我还是全力赞成,如果作文是用几位老师综合评分,并且比的是打印版(书写差的占尽劣势,非要比可以另外搞个书写题,参杂进作文里其实不太公平)的话,语文只考作文我都觉得并无不可。 作者表示,说的特别对,只有默默点头(脖子已经酸了)。
【考场作文要考虑的东西还很多】 孙斌: 其实抱一种放松,甚至是吐槽的心态去分析高考作文也许会感觉很有趣,有很多东西写,但是考场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像作者分析天津卷一样,给一个学计算机的同学写,他可以分析原理、可行性、伦理什么的,但是这样写会不会被老师判偏题,这种写法到底能不能写够字数,或者作文纸会不会不够写,有很多东西要计算在内。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作者回应,说的特别对,只有默默点头(脖子已经酸了)。
【吐槽大会的终极解说】 马骏: 陈同学本来是要调侃一番的(当然戾气很重),遇上了屈同学刚用高考作文吹捧了自己一番,于是屈同学心生不忿又调侃回去了。但屈同学的调侃虽然论点和语气都把握得更好,但是越读就越有抛书包(挑衅是有的吧)的感觉。 马骏: 本来是可以吵起来的事了。 但陈同学却选择了认真起来写了此文,然后屈同学也客观地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目前来说三篇文章里这篇(作者注:指陈谌后来的回应文章《再谈高考作文的问题》)的现实意义可能最大。而且从礼节来说,屈同学是不是还欠陈同学一篇更深刻且平和且展示自己真实能力的讨论呢?(当然是真的有有价值的内容的前提下了,非常期待) 屈直: 回复马骏:我没有真实能力,也不深刻。不应该再写了,此事到此为止就好,现在引起的思考以及很多了,再写就该引起争论了。 马骏: 回复屈直: 嗯,我也觉得到此就很不错了(应该说我脑子已经想不到什么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观点了….),只是不知道你会不会有出人意料的观点。而且我觉得你对于这篇文章的highlight在礼节上已经能为这件事情画一个圆满的上句号了。 马骏: 回复屈直: 其实这本来可以变成单纯的脑力比拼的,如果能在你写吐槽盛宴的时候预知道对方能有这么好的回应的话,当初再写得认真点的话事情就要更精彩了。毕竟这么有礼节的讨论在网上不多呢。